
開拓者107-114不敵快船,楊瀚森僅在首節(jié)出戰(zhàn)4分20秒。
開拓者開季三場比賽的輪換邏輯基本確定:克林根→楊瀚森→小陣容,楊瀚森在首節(jié)露個臉打4-5分鐘,后續(xù)能否登場要看比賽有沒有垃圾時間。
克林根的進步有目共睹,他是橫亙在楊瀚森面前的一座大山,日后羅威復出,楊瀚森首節(jié)的輪換時間岌岌可危。
克林根此役對位祖巴茨拿到了9分10籃板3助攻1斷1帽,其中6個進攻籃板,二年級的克林根已經(jīng)能和祖巴茨肉搏生搶,這顯然是小楊目前做不到的。
克林根還開發(fā)了三分球,他的成長速度遠超預期,弧頂手遞手策應也成為了開拓者戰(zhàn)術(shù)體系的常規(guī)起手式。
原本,開拓者選中楊瀚森十分看重他的球商、策應能力、中遠距離投射能力;而今,克林根在休賽期漲球,三分和策應都有了明顯進步,基本坐穩(wěn)了首發(fā)中鋒的位置。
楊瀚森目前和克林根的最大差距是對抗能力,小楊不如克林根硬朗,在籃板球和護筐上遠不如克林根扎實好用。
開拓者新賽季主打小球提速,球隊風格與楊瀚森的技術(shù)特點有著本質(zhì)區(qū)別。
開拓者新賽季首戰(zhàn)4分惜敗森林狼、上一戰(zhàn)139-119大勝勇士、此役107-114不敵快船,他們連續(xù)三場能和季后賽強隊打得有來有回,已有崛起的勢頭。
小陣容跑轟是開拓者開季以來的招牌,阿夫迪亞+格蘭特+塞布爾+霍勒迪+卡馬拉“死亡五小”在銜接段提速,不僅上一戰(zhàn)跑垮了勇士,此役第二節(jié)還把分差從11分縮小至4分,為反超快船奠定了基調(diào)。
在開拓者想出成績以及長時間練習小陣容提速跑轟的情況下,楊瀚森的隊內(nèi)定位自然逐漸邊緣化。
楊瀚森速率和腳步偏慢,一時很難適應快節(jié)奏跑轟,在克林根此役的出場時間都被縮減至不到24分鐘的情況下,小楊的出場時間自然少得可憐。
在開拓者首發(fā)用克林根以及銜接段擺小陣容提速的大環(huán)境下,楊瀚森開季以來穩(wěn)居輪換第10人,場均只打5.6分鐘,沒有足夠的出場時間,場均2分1籃板也是情有可原。
細心的球迷朋友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開拓者目前的陣容搭配很合理,現(xiàn)今和未來都很難有楊瀚森的位置。
重點培養(yǎng)對象兼第一核心持球手是夏普,搭檔霍勒迪和卡馬拉兩個3D大鎖,阿夫迪扮演亞無球射手,5號位大肉盾克林根——夏普、霍勒迪、阿夫迪亞、卡馬拉都有支配球和投射能力,持球手、擋拆內(nèi)線終結(jié)點、空間射手、防守大鎖一應俱全,開拓者首發(fā)是標準的一內(nèi)四外打法。
替補格蘭特、克里斯-穆雷、韋斯利、塞布爾都是實用型球員,格蘭特、塞布爾、卡馬拉、阿夫迪亞、霍勒迪這五人組在銜接段組成了開拓者的最強五小陣容,開季以來和森林狼、勇士、快船打得有來有回,證明了這套小陣容的威力。
提速擺小也是目前NBA的主流趨勢,開拓者也在用大量比賽時間打磨小陣容為未來崛起做準備。
楊瀚森的定位自然極其尷尬,首發(fā)有克林根,未來替補內(nèi)線的輪換時間還有羅威作為競爭對手,如果開拓者想在目前的班底上出成績,隨綠軍打過總冠軍的羅威自然會取代楊瀚森。
楊瀚森的速率很難在以打快為主的銜接段立足,他也很難留在開拓者的未來五外陣容之中。
16號簽選你卻不培養(yǎng),開拓者的小算盤人盡皆知。
自開拓者選中楊瀚森后,球隊商品零售額同比飆升1091%,楊瀚森中文版球衣因需求激增四倍仍供不應求,開拓者官網(wǎng)訪問量超去年同期15倍——在籃球相關(guān)收入方面,開拓者利用“楊瀚森效應”賺麻了。
換言之,開拓者選中楊瀚森,自帶流量BUFF,老板和管理層笑的合不攏嘴,至于楊瀚森的場上作用究竟大不大,這對開拓者并不重要。
開拓者對楊瀚森的培養(yǎng)大家也看到了,場均5.6分鐘,僅在首節(jié)克林根休息時打4-5分鐘露個臉,沒有垃圾時間再不給出場機會。
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疑惑,用16號簽選一個場均只打5.6分鐘的球員,究竟意義何在?
16號簽真就整個“吉祥物”,選了你卻不培養(yǎng),這顯然不是楊瀚森的問題。開拓者握著楊瀚森,就等于握著最大的市場。
司機專欄 高冷大叔眼中的NBA